YZi Labs 出手,七年两次下注,硬件钱包还是个好生意么?

2025-06-06 15:03:11 分享资讯

作者:Web3 农民 Frank

6 月 5 日,YZi Labs 发推表示,已投资开源硬件钱包公司 OneKey。

这是继 2018 年投资 SafePal 后,币安系资源时隔 7 年再次出手支持的硬件钱包项目,堪称「克制」,因此格外值得关注,亦使得行业对「硬件钱包是否是个好生意」的讨论再次升温。

从时间轴上看,2022 年 FTX 事件后,自托管的重要性已被反复验证,币安系的七年两次(已公开的)投资,也充分说明不是随机,而是有选择性的押注逻辑。

那么问题来了:硬件钱包,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?或者说,在历经牛熊周期、监管风暴和安全事件的今天,它是否早已超越单纯的盈利生意,成为一种信任级别的 Web3 基建?

硬件钱包是个好生意么?

硬件钱包一直是个「新手难进,老牌难增」的生意。

门槛高、教育成本大、硬件利润薄、用户转化周期长,是这个赛道与生俱来的结构性挑战。所以即便在 Web3 的十余年发展中,硬件钱包始终被视作资产安全的「终极方案」,但距离大规模普及,始终隔着一道心理与使用门槛。

如果回顾这些市面上主流硬件钱包产品的发展历程,会发现行业的起点最早可以追溯至 2014 年,跨度相当之大:

  • 2014 年:Trezor 推出全球首款硬件钱包,Ledger 亦在同年推出经典型号 Nano 系列,标志着冷钱包安全技术的起点;

  • 2018 年:SafePal 成为首个入选 Binance Labs 孵化器的硬件钱包项目,并在同年末获得币安战略投资,次年即推出 S1 经典款产品;

  • 2019 年:OneKey 正式成立,以「开源 × 极简」定位切入,并于链上 Summer 时期借 OneKey Classic 热销出圈,成为华语区用户心智中最具代表性的硬件钱包品牌之一;

但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它们几乎都在 2020 年之前便已成立或推出成熟的硬件钱包产品,但这些产品维度的关键节点,并未直接促成硬件钱包从「极客工具」演化为「主流用户入口」的这一转变。

真正推动硬件钱包回到用户视野核心的,反倒是两场意外属性的行业事件:

  • 一是 2020 年链上 Summer 的爆发,催化了一批链上 Degen 用户开始使用硬件钱包进行安全签名与合约交互,完成了不少用户从 0 到 1 教育的关键性一步;

  • 二是 2022 年 FTX 崩盘事件,CEX 崩塌带来的信任危机使大量用户重新正视私钥管理,「Not your keys, not your coins」 从一句理想主义口号变成了现实痛点,硬件钱包关注度激增;

自此,原本偏居一隅的硬件钱包,正式走入 Web3 安全叙事的正中央。#p#分页标题#e#

不过实事求是地讲,Trezor 和 Ledger 的硬件钱包 1.0 时代,确实并不适合普通用户——初次设置与备份的流程复杂、操作门槛高、配套软件难用,而且动辄上千元人民币的价格,在未体验到价值前便劝退了大多数人。

而 SafePal、OneKey 等品牌的出现,一定程度上通过拉低定价、重构体验,大幅降低了入门门槛,使硬件钱包从极客走向大众化,可以说,这种「拆掉价格墙、重视用户体验」的策略,恰恰是推动硬件钱包从极客圈层走向大众市场的重要催化剂。

其实只要够便宜,且使用体验友好,用户哪怕只是「先试试看」,也会更有意愿迈出自托管的第一步,而一旦体验良好、资产安全感提升,便可能从「尝试者」转变为长期用户。

市场对安全的需求从来都是刚性的,尤其是伴随着 Web3 用户体量的持续扩张,安全不应是进阶配置,而应成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。

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安全不是 Web3 的附属品,而是 Web3 的根基——还是那句话,每一次成功的骗局背后,都可能会有一个用户停止使用 Web3,而 Web3 生态在没有任何新用户的情况下,将无处可去。

从这个角度看,不管硬件钱包是不是一个「好生意」,至少它正在变成一个不可缺席的生意。

市面主流硬件钱包一览

如果说几年前硬件钱包仍是极客玩家的专属装备,那如今的它们正逐步演化为面向更广用户群体的加密基础设施。

笔者就陆续使用过包括 Cobo、imKey、OneKey 及 SafePal 在内的多款硬件

本资讯链接: - 壹佰财经
声明:投资有风险,入市须谨慎。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