阶层、资本与潮玩:解密泡泡玛特不可复制的商业帝国

2025-06-16 15:02:00 分享资讯

作者:Tastingo.eth/.sol 塔林

2025年6月13日,泡泡玛特市值达到460亿美元,王宁夫妇合计财富突破200亿美元,成功跻身全球富豪榜TOP100。这一切在短短两年内迅速完成,投资回报率远超黄金和比特币等主流资产。

作为一个从2017年起亲身经历潮玩行业发展的人,我看到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泡泡玛特的科普与分析,但大多数都浮于表面,缺乏对真实情况的了解。

本文将从资本和一线运营的角度,呈现泡泡玛特的另一面。感谢所有点赞支持我创作的朋友,你们的鼓励激发了我的写作欲望。本文观点基于我圈内的观察与公开资料的逻辑判断,可能存在偏差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版权归我所有,仅在X.com平台发布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

首先大概讲一下我的潮玩经历:

2016年,我毕业没多久,在做VC。那时我注意到泡泡玛特在北京几个商圈开了店,但当我发现它只是代理日本IP Sonny Angel 时,并未留下深刻印象。因为在投资人常识中,只有拥有自主IP,商业空间才具备真正的想象力。

当时老板正热衷于OFO,我也将精力放在挖掘共享经济项目上,泡泡玛特就这样被我错过了。

再次关注泡泡玛特,已是2017年底。Molly的大获成功让我重新把注意力拉回,但为时已晚。

那时泡泡玛特已被多家机构投资,估值迅速抬升。我转而去找“龙二”,也就是即将港股上市的52TOYS。2017年底,我力推我们基金投资其A轮,估值约2亿人民币。

2019年,我亲自加入52TOYS,负责设计师IP签约与孵化,服务过500多位设计师,主导或协作展会、电商平台、媒体矩阵、行业大赛等。我也因此被启明创投推荐,成功入选福布斯中国30U30。

2021年,NFT横空出世,我离职创业,专注于NFT IP发行。更多经历已记录在我个人网站中,此处不再展开。

作为从业者,我曾与泡泡玛特在设计师端正面竞争,抢夺同一批市场注意力与创作者资源,因此积累了不少 insider 视角和实操经验。同时,作为连续创业者,我更习惯从企业家和资本操盘者的角度,去理解一个商业现象。

观点 TL;DR

1)泡泡玛特是稀缺标的,无法复制,它的成功需要一个宽松而耐心的环境,无论是资本供给,还是乐观消费预期,这些条件如今难以再现。

2)泡泡玛特以“奢侈品+迪士尼”模式建立门店,通过孵化机制绑定设计师与用户心智,打造高容错率护城河,铁打的泡泡玛特,流水的IP。

3)泡泡玛特的天花板时刻,是理解并购买它的人群阶层不断扩大,直到贵族阶级无法接受自己喜欢的东西这类人也买了的那一刻。它不酷了!

(一)

泡泡玛特不可复制,它诞生在中国流动性泛滥成灾的那个一去不复返的创业黄金年代。#p#分页标题#e#

2010年冬,王宁带着从郑州开杂货店赚来的20万启动资金,来到北京中关村欧美汇,开启了泡泡玛特的第一家门店。

最初,泡泡玛特是类似名创优品的杂货零售逻辑——什么都卖一点,但也因为"什么都卖"导致"没有重点",用户把泡泡玛特定位就是杂货铺,没什么品牌溢价,不太赚钱,扩张后又收缩,反思战略调整,摸着石头过河,就这样走过了4年的时间。

如果是2025年当下创业,王宁可能大概率就要倒闭了。但幸运的是,2011-2014多个在当时还是二线的中国本土天使投资人和VC机构成为泡泡玛特的早期支持者,持续为王宁输送子弹,让王宁各种折腾,成功开拓了十多家优质店铺,王宁也凭借此,为2014-2015年代理日本潮玩争取到了宝贵的谈判资源。

泡泡玛特是当年早期还处于二线本土VC们报团取暖的惊喜

2015年间,泡泡玛特代理的日本 Sonny Angel 在中国爆红,这款玩偶的营收占比持续超过三分之一。

王宁等人终于确认潮玩这个品类跟自己的店铺结合的威力,决定all in潮玩。

然而,好景不长,日方随后取消了独家代理授权。这一举动给王宁敲响了警钟:依赖他人IP终究不可持续,必须拥有自主IP。

王宁随后在微博发起一条调研帖:“除了 Sonny Angel,大家还在收哪些潮玩?”评论区近半数提到“Molly”。

王宁当

本资讯链接: - 壹佰财经
声明:投资有风险,入市须谨慎。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