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密永续合约火了,期权为何没能跟上?

2025-07-15 08:21:45 分享资讯

撰文:Sumanth Neppalli、Joel John

编译:Luffy,Foresight News

还记得 Sam Bankman-Fried 吗?他曾在 Jane Street 工作,后来因 「有效利他主义」 实验和挪用公款而闻名。过去一个月,Jane Street 因两件事登上新闻:

一是涉嫌协助政变(据称);二是在印度期权市场进行套利交易实验(同样是据称,毕竟我可雇不起能在法庭上击败他们的律师)。

其中一些交易规模极大,以至于印度政府决定全面禁止 Jane Street 在该国开展业务,并扣押了他们的资金。Matt Levine 在彭博社的专栏中对此做了精彩简述,长话短说,这种 「套利」 的运作方式如下:

  1. 在流动性充足的市场(比如 1 亿美元规模)卖出看跌期权;

  2. 在流动性稀薄的市场(比如日交易量 1000 万美元)稳步做多标的资产。

在印度这样的市场,期权交易量往往是标的股票的数倍。这是市场特性,而非漏洞。即便标的资产不足,市场也总能找到流动性。例如,黄金 ETF 的总量远超实际黄金储量;再比如 2022 年 GameStop 股价暴涨,部分原因就是其空头头寸规模超过了流通股数量。言归正传,回到 Jane Street 的案例。

当你 「买入」 看跌期权时,你是在押注价格会下跌,或者说,你买入了以约定价格卖出资产的权利(即行权价)。买入看涨期权则相反:你买入了以预设价格买入资产的权利。我以即将上线的 PUMP 代币为例来解释吧。

假设我押注 PUMP 代币上线时的完全稀释估值(FDV)会低于 40 亿美元(可能是出于对风投和 Meme 市场的反感),我会买入看跌期权。卖给我期权的可能是持有 PUMP 代币配额的风投,他们认为上线时价格会更高。

卖出看跌期权的风投机构会获得权利金。假设我支付 0.10 美元权利金,如果代币上线价是 3.10 美元,而我的行权价是 4 美元,那么我行使看跌期权能获利 0.90 美元,扣去权利金后实际盈利 0.80 美元。而风投则被迫以低于预期的价格(3.10 美元)卖出代币,相当于承担 0.90 美元的差价损失。

我为什么要这么做?因为杠杆率极高:我投入 0.1 美元,就能做空 4 美元的资产。为什么能获得这么高的杠杆?因为卖出期权的人(风投)认为价格不会跌破 4 美元。更糟的是,风投(及其人脉圈)可能会在 4 美元价位买入 PUMP,确保行权时价格维持在 4.5 美元。这正是印度政府指控 Jane Street 的行为。

来源:彭博社

不过,在 Jane Street 的案例中,他们交易的并非 PUMP 代币。他们交易的是印度股票,具体来说,是 NIFTY 银行指数。由于该市场提供高杠杆,散户经常交易期权。他们只需这样做:买入一些构成该指数的流动性相对较低的标的股票。#p#分页标题#e#

然后,随着现货买入推高指数价格,以更高的权利金卖出指数看涨期权;同时买入指数看跌期权;最后卖出股票拉低指数。利润来自看涨期权权利金和看跌期权收益,现货买卖可能会有小幅亏损,但看跌期权收益通常足以覆盖这部分损失。

上图解释了这笔交易的运作:红线是指数交易价格,蓝线是期权交易价格。实际上,他们卖出期权(压低价格、收取权利金)并买入标的资产(推高价格、无需为期权付费)—— 一切都是套利。

这和今天的主题有什么关系?

没什么关系。我只是想给刚接触这些术语的人解释清楚看跌期权、看涨期权和行权价的概念。

在本期内容中,我和 Sumanth 探讨一个简单问题:为什么加密货币期权市场没有爆发?随着 Hyperliquid 引领叙事,链上永续合约再次火热,股票永续合约也即将上线,但期权呢?和大多数事情一样,我们先从历史背景入手,再分析这些市场的运作细节,最后展望未来。我们的假设是:如果永续合约能站稳脚跟,期权市场也会随之发展。

问题在于:哪些团队在开发期权产品?他们会采用哪些机制,以避免重蹈 2021 年 DeFi Summer 的覆辙?

我们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,但能提供一些线索。

永续合约的谜题

还记得那场疫情吗?那段我们坐在家里,猜测这场大规模社交隔离实验会持续多久的 「美好时光」。也正是在那时,我们看到了永续合约市场的局限性。和许多大宗商品一样,石油也有一个期货市场,交

本资讯链接: - 壹佰财经
声明:投资有风险,入市须谨慎。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