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币新高,但你还没意识到你的资产正在自然地走向归零

2025-07-15 08:21:48 分享资讯

撰文:thiccy

编译:AididiaoJP,Foresight News

高风险偏好的投机时代

(文中包含少量数学计算,但逻辑清晰易于理解。)

假设你参与这个抛硬币游戏。你会抛多少次?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如果是正面,你的资产增长 100%;如果是反面,你的资产损失 60%

乍一看,这游戏好像是一台印钞机。每次抛硬币的期望值为正 20%,也就是说你抛一次硬币,资产就会有增长 20% 的预期,理论上你抛硬币的次数足够多,就能积累全世界的财富。

然而现实却是如果我们模拟 25,000 人各抛 1,000 次硬币,几乎所有人最终都会归零。

这种结果是因为重复抛硬币的乘法效应。尽管游戏的期望值(算术平均数)为每次 20% 的正收益,但几何平均数为负,也就意味着长期来看这个游戏的复利实际上是负的。

如何理解这一点?这里有一个直观的解释:

算术平均数衡量所有可能结果创造的平均财富。在这个抛硬币游戏中,财富高度集中于几乎不太可能出现连续正面的场景。几何平均数则衡量中位数结果对应的财富水平。

上述模拟揭示了二者的差异。几乎所有路径都会归零。在这个游戏中,你需要抛出 570 次正面和 430 次反面才能勉强保本。经过 1,000 次抛掷后,所有期望值都集中在仅 0.0001% 的连续正面的结果中,即那些连续抛出正面的极端罕见情况。

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之间的差异形成了所谓的头奖悖论。物理学家称之为遍历性问题,交易员则称其为波动性损耗。当期望值被锁在极小概率的事件中时,基本不太可能会实现。过度追逐小概率事件会导致波动性将正期望值变成一条归零之路。

2020 年代初的加密文化是头奖悖论的鲜活例证。SBF 曾发推文讨论财富偏好,开启了这场对话:

  • 对数财富偏好:每一美元的价值低于前一美元,随着资本增长,风险偏好降低。

  • 线性财富偏好:每一美元价值相同,无论已获利多少,保持相同风险偏好。

SBF 自豪地宣称自己持线性财富偏好。由于他计划捐出全部财产,他认为从 100 亿美元翻倍到 200 亿美元,与从 0 赚到 100 亿美元同样重要,因此高风险高回报是合理的。

三箭资本创始人 Su Zhu 也认同线性财富偏好,并进一步提出指数财富偏好:#p#分页标题#e#

指数财富偏好:每一美元的价值高于前一美元,随着资本增长,风险偏好增强,并愿意为极小概率事件支付溢价。

这三种财富偏好如何体现在我们的抛硬币游戏?根据头奖悖论,显然 SBF 和三箭资本在无限次抛硬币,这种思维正是他们最初积累财富的方式。同样不意外的是,SBF 和三箭资本最终都蒸发了百亿美元。或许在某个平行宇宙中,他们已是万亿富翁,这证明了其冒险的合理性。

这些爆仓事件不仅是风险管理数学的警示寓言,更反映了宏观文化向线性和指数财富偏好的深层转变。

创始人被期望采用线性财富思维,作为风险投资机器中的齿轮,以最大化期望值的方式押重注。Elon Musk、Jeff Bezos 和 Mark Zuckerberg 押上全部身家并跻身全球首富的故事,强化了驱动整个风险投资领域的神话,而幸存者偏差轻易掩盖了数百万归零的创业者。

这种对超额风险的偏好已渗透到日常文化中。工资增长严重滞后于资本复利,导致普通人越来越将真正的上升机会寄托于负期望值的头奖当中。在线赌博、零日到期期权、散户模因股、体育博彩和加密模因币都是指数财富偏好的例证。技术让投机变得更广泛,社交媒体传播每一个一夜暴富的故事,引诱大众像飞蛾扑火般陷入一场巨大的必输赌局。

我们正成为一种崇拜头奖的文化,并将生存成本定价为零。

人工智能通过进一步贬低劳动价值和加剧赢家通吃的结果,加剧了这一趋势。

本资讯链接: - 壹佰财经
声明:投资有风险,入市须谨慎。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。